1. <dd id="m0lul"></dd>
        1. <th id="m0lul"></th>

          <em id="m0lul"></em>
        2. 法律圖書館

        3. 新法規速遞

        4. 在村民微信群發布未經證實言論 夫妻被判道歉并賠償

          Law-lib.com  2023-11-1 9:37:37  人民法院報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溝通聯絡的重要工具,但如果在微信群內肆無忌憚公開發表不當言論,甚至辱罵他人,就可能會侵犯他人權益,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近日,河南省武陟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夫妻倆在村民微信群辱罵他人引起的名譽權糾紛案,法院經審理判決二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名譽權的行為,在其發布不實言論的微信群中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并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500元。

            2023年2月27日,被告宋某甲、馬某夫妻倆在兩個村民微信群中,發布原告宋某乙合同造假、貪污、請客吃飯不讓查賬等言論,兩個微信群人數分別是341人和286人。原告認為兩名被告的言論是對其侮辱、誹謗,侵犯其名譽權,遂訴至武陟縣法院,要求二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在涉案微信群里賠禮道歉并賠償其精神損失。

            武陟縣法院審理后認為,名譽是指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自身名譽享有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名譽權依法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具體到本案,二被告在微信群中發布的原告貪污、請客吃飯不讓查賬等未經證實的言論,對原告的名譽進行貶損,致使在微信群中的某村幾百名群眾看到該言論并對原告產生不良印象,使得原告個人名譽受損,社會評價降低。現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在微信群中賠禮道歉,符合法律規定,應予以支持。法院結合二被告發送的內容、侵權的受眾范圍、社會影響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規定,作出上述判決。

            ■法官提醒

            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不是言論自由的“法外之地”,不能成為報復他人的空間。在社交平臺辱罵他人,一方面可能侵犯他人名譽權,另一方面可能會泄露他人隱私,構成對他人人格權的侵害。在名譽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報警要求公安機關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或者向法院起訴要求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若造成精神損害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不特定關系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蔑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本案中,二被告在微信群中發布未經證實的言論造成原告名譽受損,社會評價降低,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本案判決二被告在案發的微信群內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不僅有助于恢復原告受到損害的名譽,而且還倡導和弘揚了文明、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案件引領社會新風尚,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日期:2023-11-1 9:37:37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久久熟妇一区二区三区湿_亚洲无码自拍偷拍_久久99er66热线精品_精品亚洲日韩国产一二三区_国产一级特黄无码免费视频
          1. <dd id="m0lul"></dd>
                1. <th id="m0lul"></th>

                  <em id="m0lul"></em>